上月 TVB《东张西望》曾报导一宗年老夫妇因为银行保险库入水,导致楼契正本损毁的事件,节目中曾提及,没有楼契正本的物业,其楼价或会因而受影响。一名刚置业、买了「无契楼」的「港漂女」看到节目后,才惊觉「中伏」,于是向节目求助。
由内地来港一年多的「港漂」李小姐,原于沙田租屋居住,今年一月初动用积蓄在港置业,经一名沙田地产代理,转介给驻美孚的代理,该代理向她推介美孚新邨一个446多尺低层单位,并大力推销,指该屋苑的交通及生活配套都很方便,相同楼价在沙田只能买到300多尺的单位,加上业主用了三十多万重新装修,可节省装修费。
李小姐对该单位心动,惟业主叫价410万,超出其预算,代理在翌日再出击,游说她先付支票再谈价钱,先签订临时买卖合约,如果价钱谈不拢,便会归还支票。如是者,李小姐便付了15万「细订」,其后业主爽快还价至383万,于是双方于一月中签订买卖合约,李小姐再付30万「大订」。
到了二月,李小姐收到律师通知,指上述美孚单位是「无契楼」,物业没有原楼契,只得副本,即「影印契」。李小姐向《东张》承认,自己不熟悉香港楼宇买卖的事宜,以为只得「影印契」问题也不大,原业主已宣誓补领副本,已相当于在内地拥有房产证的情况。她指自己在三月时,看到《东张》提及物业如没有楼契正本,会影响将来卖楼时的楼价,才恍然大悟。
李小姐续指,「无契楼」在将来出售时,或会折让20%至30%,令她莫名奇妙地损失百多万;此外,「无契」或会影响「上会」,如果银行因此事拒绝为她承造按揭,她便需违约,料损失40多万订金。她表示自己在不知情下买了「无契楼」,形容是碰到一个大骗局,并大呼倒霉。她以普通话说:「如果我当初知道这个房子,是没有屋契的原件,我是绝对不会买的!」
节目组就事件,分别向「沙田代理」及「美孚代理」查询。「沙田代理」对「无契」一事表示「不知道」,又指如果自己知道此事,会主动告知。「美孚代理」则没有接听电话,节目组「上门」到其工作的地产公司,亦找不到人。
节目亦有走访苏文杰律师,进一步解释「无契」的影响,他指承造按揭时,楼契的正本需要整份交给银行或财务公司,若果没有楼契正本,银行不批出按揭的机会会增加,因此很多人不愿意买这类物业,由于转售能力变低,对楼价会有重大的影响。
拥有正式的土地契约的物业,与只拿著「影印契」的物业相比,两者的楼价拆让幅度可相差几成。此外,苏律师亦提醒,买家应主动查询物业是否拥有楼契,如果买方没有提问,卖方则未必有完全披露的责任。
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