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政府全面取消「辣招」,香港楼市迎来销售高潮,不单是新推出的楼盘销量强劲,连在售的货尾单位也显著减少。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的楼花及现楼货尾单位累积数量约为20,486个,较上月下降4.7%,录得自2021年6月以来最大的单月下降幅度,市场预期本月货尾量将持续缩减。
美联研究中心的数据亦证实了这一趋势,3月的累积货尾数量较2月的21,506个减少至20,486个,减幅同样为4.7%,这是过去33个月以来的最大降幅。
美联首席分析师刘嘉辉指出,3月份多个新盘投放市场,包括一些大型项目,而「撤辣」政策实施后的市场反应迅速,单月一手成交量超过4,000宗,直接推动货尾单位数量的下降。他补充说,上月的一手市场主要以货尾单位交易为主,其中约33%为全新推出的楼盘,而大约67%则属于货尾单位。刘嘉辉预计,随着新盘持续受到市场欢迎,4月的货尾量将进一步减少。
从美联提供的统计来看,从去年底的21,886个货尾单位到今年3月的20,486个,首季的减少幅度超过6%。若按香港、九龙及新界分区来看,三区的货尾量在首季都有所减少,其中港岛区(包括愉景湾)的减少幅度最大,达到16.1%,主要是因为该区在过去一季内没有新的大型项目推出,而货尾持续得到市场的接受。
新界区首季的货尾减少了10.2%,而九龙区(包括将军澳及西贡)首季的减少幅度为1.8%,尽管这是三区中减幅最小的,但近期该区推出了多个新项目,货尾量仍然显示出下降趋势,这表明市场对新盘的接受度非常高。
实际上,上月一手市场总共录得超过4,100宗成交,相比2月的约270宗,狂增近14倍,创下自2013年4月《一手住宅物业销售条例》实施以来近11年的按月最高成交水准。
在上月的楼市中,除了全新盘销量可观外,货尾盘的成交量亦表现不俗。例如,中国海外的启德维港1号在单月内售出超过230个单位;中洲置业的沙田火炭星凯‧堤岸亦在同期卖出超过200个单位;而售出超过100个单位的新盘亦有不少,包括恒基的红磡BAKER CIRCLE系列、鰂鱼涌的THE HOLBORN、旺角的利奥坊系列,以及泛海国际在元朗洪水桥的滙都I等。
有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