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向來都是樓市的傳統淡季,不過今個龍年開局不止「淡」,4天長假期,十大屋苑更是「零」成交,是15年以來銷情最慘淡。各界都大力呼籲財爺於下周三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進一步「減辣」或者「撒辣」。事實上,在多個不明朗因素下,本港樓價仍然持續下跌。有代理行數據顯示,今年1月全港二手私樓的平均呎價跌至12227元,較2021年9月歷史高位時下跌近兩成四,更加超越2008年金融海嘯時一成八的跌幅;而二手平均樓價也由高峰期時的983萬元,下跌至現時746萬元。全港私樓市值在兩年多間蒸發逾2.66萬億元,即相當於平均每名私樓業主身家要「縮水」逾209萬元。難怪連一向是「樓市大好友」的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都直言,對後市展望「聽天由命」。樓市能否重拾升軌要視乎政策及市場是否配合,建議業主要「綁實安全帶坐穩」。
在《財政預算案》出爐前夕,市場都處於「靜觀其變」的局面,二手交投未見起色。雖然對比上周,主要代理所錄藍籌屋苑的成交已經回升至3至5宗,但仍然是連續第5周或第6周徘徊於單位數及零宗水平,成交繼續由低價或蝕讓個案主導。其中尖沙咀凱譽最新有中層兩房戶,實用面積488平方呎,以蝕讓價988萬元沽出,呎價約2萬元。據悉原業主最初叫價1150萬元,近日減至1005萬元,再加佣至約百分之1.5出貨,但最終仍要再降價17萬元才能易手。原業主在2015年以逾1494萬元購入單位,持貨逾8年,勁蝕逾506萬元,蝕幅達近三成四,為屋苑入伙以來最傷的個案。
轉看看一手市場,農曆新年後首個周末,在未有全新盤推售下,錄得約19宗成交。包括早前減價推售貨尾的泛海集團洪水橋滙都I,以及碧桂園九龍城現樓瓏碧。至於在上周加推35伙,並於上周六推售58伙的星星地產元朗現樓雨後,新增限時折扣優惠後,也售出兩伙兩房單位。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