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地價收入創11年新低 僅錄52.4億 按年大跌73%

28Hse Editor  2025-01-16  413 #Transaction

受樓市下行及住宅庫存高企影響,發展商補地價意欲明顯下降,導致2024年全年補地價收入大幅減少。根據地政總署數據,去年全年補地價收入僅錄52.4億元,按年大跌73%,創下自2013年以來的11年新低,較過去5年平均每年約269億元的補地價收入亦低出8成,對庫房收入構成影響。

地政總署公布,2024年第4季(10至12月)錄得15宗契約修訂及2宗地段增批個案,補地價總收入約為6.2億元,相較上一季的18.9億元,按季減少67%,並創下近3個季度新低。

全年補地價收入中,較矚目的個案包括復星地產的清水灣前邵氏片場重建計劃,該項目在去年初補地價21.8億元,佔全年補地價收入超過4成;另一項目則為越秀地產的油塘東源街「工轉住」計劃,補地價金額達13.5億元。

市場缺乏大型補地價項目亦是補地價收入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原本預期能為政府補地價收入作出貢獻的古洞北/粉嶺北原址換地計劃,因市場氣氛審慎,最終僅有新鴻基地產(00016)及新世界發展(00017)分別完成項目補地價協議。其中,新世界發展在粉嶺北第14區的地皮補地價金額為18.2億元(每平方呎樓面地價為1,627元),但該收入延至2025年才正式入帳。

在發展商方面,新鴻基地產於去年補地價項目表現相對活躍,3個項目共涉資18.3億元,合計提供103萬平方呎樓面面積的土地儲備。其中包括:

粉嶺北第10區項目,補地價金額18.2億元;

大圍香粉寮項目,補地價金額12.1億元;

荃灣橫窩仔街項目,次輪補地價金額1億元。

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指出,發展商通常會在農地轉換、工商業項目更改用途或舊樓重建放寬地積比時進行補地價。然而,由於近年商業市道疲弱,市區住宅改用途作商業的情況減少,加上發展商等待新強拍條例通過才申請重建,導致短期內補地價及換地需求放緩。他補充,住宅市場庫存過多亦是發展商減少補地價意欲的重要原因。今年補地價協議的達成數目,將取決於政府的收地進度與發展商的發展步伐是否同步。

綜合而言,2024年補地價收入創下新低反映出樓市疲弱及市場觀望情緒持續。未來補地價協議的數量及金額,將受住宅庫存消化速度、政府政策推進及發展商策略影響。北都計劃能否順利推進,或成為未來補地價收入的重要關鍵。

Disclaimer: All wordings and pictures which indicated 28HSE editor are the copyright of 28HSE LIMITED. Acknowledgement is required if other parts of this publication are used. The cont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 does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advice and it does not mean that 28HSE agreed the points. The area which show in the article is salable area if there is no special circumstances. The pictures is for reference also.

Share by Facebook

Share by Whatsapp

Share by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