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府即將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不確定性令市場觀望氣氛加重。此外,高息環境也導致部分準買家轉向租務市場,部分業主為釋放資金,不惜以帳面蝕讓的價格出售物業。根據本報的統計,10月有52個屋苑出現帳面蝕讓的情況,蝕讓幅度介乎0.31%至29%。其中,北角柏蔚山一個3房戶成為最大的蝕讓案例,原業主持有該物業五年,帳面損失達500萬,成為10月的蝕讓榜首。緊隨其後的是將軍澳藍塘傲的一個3房戶,擁有該物業六年的原業主帳面損失444萬。
10月共有63宗已知的蝕讓交易,涉及的物業共有52個屋苑,蝕讓的金額範圍在2.3萬至500萬之間,蝕讓幅度約在0.31%至29%。世紀21日昇的聯席董事蔡嘉駿透露,北角柏蔚山3座高層H室的交易案例是最大的蝕讓案例,該單位面積約833方呎,最初掛牌價為1950萬,最後以1800萬成交,呎價約21609元。原業主於2018年以2300萬購入該物業,持有五年後以500萬的帳面損失出售,該單位價值貶值22%。
其次,將軍澳藍塘傲一個3房單位也出現了大幅度的蝕讓。美聯的首席助理聯席董事謝建業表示,該單位位於物業的中層A,面積629方呎,去年10月以1600萬掛牌,最終以1088萬成交,呎價約17297元。原業主於2017年以1532萬購入該物業,持有六年後以444萬的帳面損失出售,該單位價值貶值29%。
此外,市場最新的一宗蝕讓成交由中原資深分區營業經理陳焯偉揭示,該案例為南昌站匯璽5B座高層B室的交易,該單位面積385方呎,單房間隔,最新以868萬成交,呎價22545元。原業主於2018年9月以997萬購入該物業,持有五年後以129萬的帳面損失出售。
中原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近兩個月二手市場的成交中,大部分存在蝕讓成分,預期年底前蝕讓的情況將持續。然而,預期到明年,隨著交易量的增加,樓價有望回升,蝕讓的個案將會減少。
Like 1